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,三个国家会成为日本目标,中国并非终极目标。
鉴于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累累血债,人们不难怀疑,如果三战打响,他们一定会承担进攻与侵略者的角色。当今世界,有三个国家最可能成为他们进攻的目标。
这三个国家分别是谁?日本与这些国家又经历过怎样的关系转变?
日本的野心
即使距离二战结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,法西斯三个字,还是在无数世界公民心中,留下了深深的阴影。
作为二战时法西斯国家的重要一员,以军国主义为核心的日本,如今的风评可算不上太好。
以靖国神社为代表的,日本国内一众神社的存在,以死去的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,一众参拜神社的日本领导人,都可以向世人证明一个事实,日本称霸世界的野心从未消失。
诸多东西方政治与军事专家,都曾不约而同的提到过一个观点,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,日本将会和二战时一样,作为进攻方参战。
基辛格生前曾说过,五年之内,日本会拼尽全力的朝着有核国家的行列迈进。如果真的让他们得逞,那大和民族的气焰只会更加嚣张,世界局势也只会更加动荡。
和日本多有冲突的几个国家,将最有可能成为日本率先进攻的对象。
其中,就包括中国。
中日两国已经是老对手了,从封建大一统时期开始,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这漫长的历史走廊里,两个国家一共爆发过五次战争。
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663年,当时的唐朝统治者与新罗统治者合作,两个国家的军队组成联军,与日本舰队进行海战。
日本是个岛国,海军的战斗能力一向强劲。不过在这次战争中,综合实力更胜一筹的中国还是占据了上风。
日本的合作方百济,因为此次战役的失败而灭亡,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之上。日本海军也遭到重创,默默回国休整,短时间之内不敢再露出獠牙。
第二次大规模战争,发生在公元1274年和1281年,野心勃勃的元朝统治者想要拓宽疆域面积,便扮演起了侵略者的角色,试图入侵和占领日本。
日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,所以元朝的两次进攻都以失败而结束。
第三次战争发生在明朝统治时,与上一次战争相比,中日两国的角色对调,日本成了侵略者。邪不胜正,这一次,日本的野心没有变成现实。
最后两次战役,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耳熟能详,一次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,另一次则是从1931年就已经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。
晚清时期的中国,虽然地大物博,但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守护国内的资源,因此在列强眼中成了硕大的肥肉。日本作为列强国家的一员,毫不掩饰自己想将中国拆吃入腹的狼子之心。
甲午中日战争,中国战败,割地赔款,台湾问题的隐患从此时就已经埋下。
而前后历经14年的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,则以日本的投降而告终。
最后一次战争,中国用绝对的实力战胜了日本,也粉碎了他们速战速决称霸亚洲的阴谋。但是,日本与生俱来的贪婪,并没有就此消失。
横亘在中日之间的血海深仇,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抹去。两国民众在情感上是对立的,两国政府在国家利益上也无法趋于一致。
同为亚洲大国,一山不容二虎,如果真的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,日本占据着地理距离的优势,首先进攻的就是隔壁中国。
在一部分激进分子心中,如果能正大光明的打败中国,他们就能洗刷二战失败的耻辱,因此提起战争就兴致高昂,恨不得下一秒便提起武器上战场。
不过,中日冲突虽然显而易见,中国却不是日本的终极目标。那么他们还想对谁出手呢?
日本的对手
如果爆发三战,三个国家将首当其冲,遭到日本进攻,第一却并非中国。
日本的对手里,有哪个国家让人意想不到?
人类历史上,有这么一句话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,无论古今中外都适用。这句话就是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”。
当日本再次拿起武器,肆无忌惮的做侵略之事时,另一个被他们矛头所指的国家,是世界公认的日本的朋友,美国。
这个答案也许会让很多人意外,毕竟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,日本是美国的小弟,受美国差遣,对美国唯命是从。时至今日,日本国内还保留着美国的军事基地。
但朋友是一时的,而不是永恒的。两个国家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立场,各自有需要捍卫的主权和利益,所以绝对不可能时刻保持同频共振。
况且,美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矛盾,这在当今世界也不是什么秘密。
两个国家的关系相当耐人寻味,在一部分专业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的学者看来,他们的同盟,其实只是想象中的同盟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时,美国和日本毫无疑问彼此对立,太平洋战争和东京大轰炸都能证明,两个国家曾有过不死不休的局面。
可是1945年,情况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。
美国为了获得东亚地缘利益,顺利成章的接盘日本手中掌握的一系列社会资源,不惜背负骂名,在国际法庭上保下日本战犯,致使诸多甲级战犯逍遥法外,伤害反法西斯同盟感情。
从这一阶段开始,两个国家正式变为盟友。美国对日占领政策,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展开,美帝国主义主导的温情模式,也在日本社会上泛滥成灾。
美国妄图建立以本国为主导的美日同盟文化,他们的做法,恰好迎合了日本的审美需求。
日本是个慕强的民族,正义和道德都不能对他们形成约束,只有绝对的实力才能让他们臣服得心服口服。
他们不会发自内心的恐惧,也不会强迫自己妥协,只会从心底认同美国主导的一切秩序,并竭尽全力的向美国靠拢。
另外,美国的温情主义也碰到了他们的心坎上。
军国主义体制之下的日本人像无情的战争机器,没有感情,没有温度,只知道掠夺和杀戮。
温情主义就像一盆热水,轻轻浇到他们的头上,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春天来临、坚冰融化的温暖。
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氛围,默契地成为两国共识,在日本社会上蔓延开来。
只是,日本的“美国化”,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崇拜,缺乏稳固的基础,所以就像泡沫,一戳就破。
上世纪50年代后期,随着日本综合实力的崛起,“美国化”程度逐渐减轻,本国民众的民族意识也越来越强烈。
60年代,在压力之下,美国不得不被迫重新评估两国关系,将之定义为平等伙伴关系。
日本越发嚣张,美国不情不愿,两个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貌合神离的状态。
西方世界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,明显低估了美日交往时日本的自主性,下意识地用刻板印象评定日本,单纯地将其按在了小弟的位置上。
其实,美国这个当事国心知肚明,如今的日本早就已经不是二战后式微的日本。就冲着他们想扩大自卫队规模这件事来看,日本也不应该被看轻。
现如今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两国虚与委蛇、互相提防的心已经是昭然若揭。美国始终保持着对日本的警惕之心,上到国家领导人,下到普通民众,都是如此。
基辛格作为前国务卿,关注日本军事建设,恰好说明,两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和谐。
所以,真要打起来,日本定会想方设法压制美国,先拿下北美再说。那么,最后一个会被日本进攻的国家又是谁?
第三个目标
世界如果迎来三战,日本会首先进攻美国和中国,第三个国家几乎没人能想到。
这个答案,就是澳大利亚。
这个答案十分出乎意料。毕竟在大众印象中,日本和澳大利亚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牵扯。
可事实上,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日本对澳大利亚做的事,可不比对美国做的事更友好。
1941年,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把基地搬迁到了达尔文站,此处也在战争中为反法西斯联盟军队提供了大量援助,是个不容小觑的补给站。
太平洋战争期间,日本对达尔文站恨得咬牙切齿,巴不得除之而后快。在拿下新加坡之后,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达尔文站发动空袭,而且手段和偷袭珍珠港接近,玩儿的都是突然袭击。
一个弹丸小国竟然如此不讲武德,澳大利亚的反日情绪此刻达到了巅峰。
接下来,达尔文整个地区总共遭到日军轰炸63次,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都被不同程度损坏,达尔文站的补给支援功能也是大大降低。
空袭达尔文,这一事件和偷袭珍珠港一样,都是日本罪恶行径的直接体现。
被日军炸死的澳大利亚军民,都是留存在澳大利亚政府心中的血债。澳大利亚反击时歼灭的日本士兵,也让日本政府至今铭记。
就算暂时没有新仇,旧恨也确确实实存在。
另外,从二战中澳大利亚的态度能够看出,他们始终和美国一个鼻孔出气。尽管两个国家遥遥相望,一个在北半球,一个在南半球,但后者靠近前者的心还是无所遁形。
多年来,美国阵营中,澳大利亚都是最忠诚的那个打手。
在美日同盟已成趋势之时,澳大利亚自然不会违背美国的意愿,与日本为敌。可是如果日本真得向美国开战,澳大利亚与日本之间的那层友好窗户纸也就会被彻底捅破。
届时,澳大利亚就会成为日本在南半球的第一个目标。空袭达尔文,说不定还会重演。
总的来说,日本与澳大利亚会不会走到兵戎相见那一步,取决于日本和美国会不会彻底撕破脸皮。
不过关于澳大利亚这个答案,也不是没有争议。网络平台有观点认为,中美之外,日本针对的第三个国家极有可能是朝鲜。
和中国一样,朝鲜也有过被日本侵略的历史,同样都是社会主义国家,并且朝鲜还是有核国家。
如果能占领朝鲜半岛,那么日本进能直逼中国东北门户,远能辐射俄罗斯心脏地带,一举多得。
同样的道理,韩国也极有可能被日本攻击。他们和澳大利亚一样,都是美国的打手,未来也都有可能被日本针对。
有人认为,日本进攻,首要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两回事。他们的首要目标是中国,终极目标则是美国。
中国一向竭尽全力的捍卫和平,会在最大能力范围内阻止一切不安定因素蹦哒。要想挑起世界性的战争,日本得先攻克了中国这道难关才行。
当然,中国不会给他们留下任何机会。
至于终极目标,美国是列强中的佼佼者,也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代表。拿下美国,日本就能顺理成章地继承霸权遗产,图谋美洲的计划也基本可以一步到位。
只是,美国恐怕也不会给日本这样的机会。
新的时代,战争已经不需要向过去那样动刀动枪,有可能两方人马还未见面,战斗就已经开打。
技术含量的增长,参战门槛的提升,也意味着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在降低。人人都知道,如果三战爆发,世界各国可能一损俱损,所以会极力避免这一情况。
不管日本或者其他国家有什么打算,都不能改变中国爱好和平之心。我们为战争做好了准备,但我们愿尽最大努力阻止硝烟燃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