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旅客如织的火车站,摆起花市的老社区,行李随处可见的公交地铁,浓浓的年味已经扑面而来。为让大家过一个平安春节,广州警察早已忙开了,其中不乏师徒搭配,在坚守中传承着警队精神。
春运期间,在广州白云站、天河客运站派出所等地,南都、N视频记者对话3对警队师徒,讲述他们的传承故事。广州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天河客运站派出所民警黄津华欣慰地说,这个春节,有了徒弟郭仲闻的帮忙,工作更省力了,“小郭能独当一面,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处理了。”
业哥和柏青
年前开通的广州白云站外,如今已是熙熙攘攘。
看到身着警察制服的黄弘业,不断有旅客上前询问新站的乘车位置,不一会儿就将他围在了中间。
春运启动后,广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一对师徒黄弘业、吴柏青重点负责广州白云站、广州火车站外的巡逻防控,提高街面见警率。虽说是警队师徒,其实黄弘业与吴柏青只相差6岁,亦师亦友。
3年前,新警吴柏青分到黄弘业所在中队。作为吴柏青的班长,黄弘业自然而然肩负起师父的责任。吴柏青记得,新警培训结束的第一天,业哥特地从休假中赶回特警支队迎接他,为他拿行李直奔宿舍区,安顿好后,慢慢地给他介绍工作流程,关心他的生活物品。看到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但经验丰富的师父,吴柏青的亲切感油然而生,两人“业哥”“柏青”地称呼起来。
在第一次考核训练中,原本就有些怕枪声的吴柏青,对射击考核十分忧心。训练中,为了克服枪的后坐力,他控枪用力过度,反而总是打出5环甚至跑靶。黄弘业看出了问题,为吴柏青开起小灶,陪他加练,帮他调整心态、纠正射击姿势,经过半年的努力,最终让吴柏青在考核中打出了98环的好成绩。
执勤时,两人也经常搭档。在一次机动巡逻中,前方道路拥堵,吴柏青还未发现异常,黄弘业就已迅速下车说:“柏青拿好雪糕筒做路障,前面肯定出事了。”
果然,他们跑过去后,看见一女孩被撞倒在地。两人迅速维护现场秩序和疏导道路交通,同时快速报告情况、呼叫救护车。直到女孩被送上救护车,他们才恢复正常勤务。
事后,黄弘业为吴柏青复盘执法程序、观察方法:“因为前方的车都是歪歪扭扭的,很明显在进行避让,我判断可能是发生了交通事故。”潜移默化,逢事复盘也成为吴柏青的习惯。
春运期间,更多警力投入到路面上。近日,一名河南女孩来车站乘车,时间紧张,眼看就要赶不上火车了,急得哭起来。“我们的警车刚好在附近,遇到了女孩的求助。”黄弘业回忆,女孩拎着很多东西。了解情况后,黄弘业和吴柏青立刻拿过包,一路飞奔,送她赶到进站口。
紧急找回被遗失的身份证,寻回没有跟紧父母而走丢的孩子……这段时间,在重要站点周边开展武装巡逻的黄弘业、吴柏青,为市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安心。
纪队和哲仔
“纪队”和“哲仔”的师徒缘分从荔湾西关大屋社区开始。
在西关大屋浓郁的新年氛围里,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昌华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纪业文、社区民警黄远哲这对师徒,也在不同岗位守护这份欢喜。
他们相识近3年。初出茅庐、满腔热血的黄远哲被分配在昌华派出所,遇到了他的第一位警师纪业文。“我师父是一个老警察,获得过很多荣誉。”黄远哲告诉南都记者,在派出所内,大家都亲切称呼师父为“纪队”。到岗的第一天,纪队就帮他处理了一件棘手的家务事。
原来,社区内,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。在现场听完一方的说法后,缺乏经验的黄远哲便立刻开始为双方调解。这时,一旁的纪业文出声了,他让徒弟别急,先等双方当事人将情况说清楚,再对症下药。最终,夫妻冷静下来处理问题。
第一堂“现场课”让黄远哲印象深刻:“纪队肯定了我的工作积极性,也指出调解纠纷一定要有耐心,先认真倾听,再着手化解。”
之后的工作里,纪业文为黄远哲制定了走访社区的计划,帮他尽快掌握辖区情况。“我们在社区走访时,每到一处,街坊邻居们纷纷热情地和纪队打招呼,有的街坊还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、聊天。”
黄远哲暗下决心,也要当一名让街坊们记得住的社区民警。
跟着师父,黄远哲慢慢“上道”了,渐渐独当一面,甚至摸索出一套“加减乘除”工作法,运用在服务社区居民、打击犯罪的方方面面。2023年1月,住上下楼的一位阿婆和一位年轻人因过往矛盾,每天夜里以互相敲击楼板方式干扰对方休息,邻里关系紧张,动辄报警。
面对如此棘手的警情,黄远哲也做好了打“持久战”的调解准备。第一次上门走访,二楼的阿婆就让黄远哲吃了闭门羹。他回忆着师父过往的教导,经过多次拜访,与阿婆聊家常送关心,终于取得了阿婆的信任。一楼的年轻人也在劝说下愿意退让。两人终于握手言和,黄远哲收到了从警以来的第一面锦旗。
如今,越来越多居民知道“有事情,找哲仔”。
黄哥和小郭
遇上春节,地铁三号线更加忙碌。包括三号线北延线段、六号线等在内的线路上有20余个地铁站,都是广州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天河客运站派出所的辖区。
警队师徒黄津华、郭仲闻也在辖内加大巡逻力度,加强反诈宣传,准备迎接平安春节。郭仲闻接过师父黄津华的单子,独立开展反诈宣传的工作。黄津华笑道,这个春节,有了徒弟的帮忙,工作更省力了,“小郭能独当一面,我也更轻松,现在很多事情他都能够自己去处理。”
2023年7月中旬,新警郭仲闻从派出所社区警务队调整至案件办理队,随师父黄津华进行跟班学习。从办案常规流程,到出抓捕现场,黄津华带领郭仲闻侦办了各类案件。
“他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,理论知识肯定扎实。我只要稍微告诉他一些实践经验,他自己就会思考。”提起徒弟小郭,黄津华信心十足。
2023年9月,有报警人称在地铁APM线遗失手机,其中有重要资料。经多方调查,黄津华通过蛛丝马迹,马上确认了拿走手机的是一名女子。不再多等,第二天一大早,两师徒就驱车一个半小时,辗转赶到该女子位于从化的住处,对该女子进行法治教育,劝说其归还拾得的手机。
“我在这其中学到了很多沟通技巧。”事后复盘时,郭仲闻思索处置细节,惊叹于师父的火眼金睛与沟通技巧。
一次,地铁上一对情侣与人发生冲突,在派出所内经过数小时调解都未和解。于是,师徒两人决定分头行事,将这对情侣分开劝解。“我就把男方拉到派出所饭堂,讲法讲情讲理。”黄津华回忆,终于,男方认可了民警的劝说,并说服女友,成功化解了与他人的矛盾。
师父做事的雷厉风行,一直鞭策着郭仲闻。他在一次次案件办理中,成长为能挑起大梁的人民警察。如今,在每个抓捕现场,两人都能并肩作战,放心将后背交给对方。
出品:南都即时
采写:南都记者 敖银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