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保钱类保险,很多人了解后的第一反应是封闭期太长,以及利率太低了。
关于这两个问题,今天咱们来聊聊看。
封闭期多久算长?对于封闭期长这个问题,其实首先咱们心里要有一个标准:多久算长?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增额寿、分红险都是缴费完当年或者次年就回本。
另外像是万能账户,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,也可以今年存明年取。
唯一可能会有较长封闭期的就是年金,比如养老年金,60 岁或者 65 岁才能开始领取。
所以,到底是一年就算长?还是三五年算长?还是动辄十几二十年算长?
其实很多人感觉封闭期长的问题,在于安全性和灵活性这两方面的考量。
安全首先在乎的就是安全,因为这笔钱直接交给保险公司了,自己只落了一个合同。
尤其到期后能不能顺利取出的问题,会不会有纠纷,或者像网上那样需要维权起来困难重重。
对于网络上的各类保险负面信息,其实可以看下每个事件的来龙去脉,原因基本就是销售误导。
有的是未到年限取出,本来是 30 年后取出,结果 15 年的时候就想要用钱发现取不出来多少。
有的是买的分红万能这种有浮动利益的,销售保证浮动利益也能一直稳定有。
有的是想买大病医疗,结果被忽悠的买的是各类保钱类保险。
有的是买的投连险这种带有投资属性的保险,但是销售说这个保底。
销售误导这个问题,最起码在我这里没有。
我不会为了一点业绩,明知道一个人想买大病医疗,忽悠人家去买增额寿。
也不会做根本无法实现的承诺和保证,比如明明是不保证的浮动利益,硬说是虽然没有写在合同里,但是一定会实现。
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,如果害怕销售误导,也可以拿着一个产品去多找几个网上的经纪人去问。
完全可以问一圈进行对比专业度,有问题也可以找我交流。
至于纠纷这块,其实就是找经纪人购买的价值与意义。
因为找经纪人不仅仅是买产品,还有一系列后续的理赔和托管服务。
所以安全性,其实是在于是否信任。
如果本身就对保险有一定的抵触,那么不建议买。
如果不太信任我,也可以在我这里咨询完后,去找自己信任的人购买。
灵活性其次就是灵活性问题。
很多人会想,如果自己想要拿到钱,要等五六年或者十来年?
这个其实就是看你存这笔钱的目的了。
比如为了养老,为了孩子以后教育,或者是为了给孩子做婚前资产隔离等等。
灵活性的问题就在于这里,其实用保险存钱,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专款专用。
比如我现在手头有一笔趸钱,暂时不用,打算后续作为自己的养老金。
但是既担心这笔钱养老时不够用,就像赵本山说的,“人生最痛苦的是,人活着钱没了”。
又害怕这笔钱中途被人借走,或者拿去买游戏机包包,要么就是被诈骗或者投资理财暴雷。
对于这两个问题,商业养老金就能解决。
既可以把这笔钱变成源源不断的钱,活多久领多久。还能确保这笔钱中间不被挪作他用,是且只能是自己的养老金。
但是为了满足这两个要求,那灵活性就会降低很多。尤其是不想被挪作他用,那就没法做到随时能取出来。
但如果这笔钱没有明确的使用目的,可能明年就必须要用,那其实不适合保险,不如去存定期。
灵活性的问题,根本在于使用场景。
可以规划一部分钱做短期储蓄,另一部分钱做长期储蓄。
但是,如果没有长期储蓄的需求,也没有对自己的财务做长远规划的需求。
那相对于保钱类保险的终身储蓄理念,可能更适合及时行乐的理念。
利率低对于利率低、收益低这个问题,大部分人对比的是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,还有一些人对比的是股票投资或者民间借贷的股票投资。
其实利率这个问题还是在于上面的使用场景,到底要存的是长钱还是短钱?
长期利率锁定咱们就不拿银行存款了,直接拿更高收益的股票投资或者民间借贷来说。
就是如果有一笔钱要做长期储蓄,即使民间借贷有 7 个点的利率。
那第一个问题是,这笔钱能保证每次都借了就还吗?如果出现极端情况,有多大把握能要回来?
第二个问题是,即使这笔钱每年都能要回来,这个利率能保证多少年呢?
换到股票市场上也是一样的,能保证这个利益稳定实现吗?以及稳定实现多少年?
咱们试想一下,如果今年小王 30 岁,手里有 50 万,做股票投资或者民间借贷,每年都能有 7% 的利率。
那小王可以这样持续做多少年?30 年还是 50 年?
如果一个人可以保证持续 30 年 50 年的年收益都在 7 个百分点甚至更高,这个可能性有多高?
所以股票投资或者民间借贷的收益短期来看非常高,但是拉长到三五十年,真的未必。
因为三五十年差不多要跨越一次完整的牛熊周期。 牛市可以乘风破浪,那熊市呢?
短期利率得看股票投资,长期利率还是得看保险,保险都是算的终身复利,并且还是写进合同的。
终身 3.5% 的复利,折算成单利,50 年就是每年 9.17% 的收益。 这是去年 7 月 31 日前能买的产品。
终身 3.0% 的复利,折算成单利,50 年就是每年 6.77% 的收益。 这是当下可以买的产品,并且部分产品已经下架。
如果后续上终身 2.5% 的复利,折算成单利,50 年就是每年 4.87% 的收益。 这是 3.0 产品下架后可能能买到的产品。
如果长期利率锁定并不好,为什么一直在下调能买到的产品利率呢?
不论是拿保险的利率去对比同期银行存款,还是去对比股票投资或者民间借贷。
这种拿短期利率去对比长期利率,其实根本就没有抓住保钱类保险的真正价值所在。
这两者对比的虽然同为利率、收益,但是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东西。
就像拿时不时捡到的大块黄金,去找每个月都在自动产金的金矿一样,没有什么可比性。
生活不仅仅有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拿我们家设想一下,我们夫妻双方加上马上出生的孩子。
我们现在生活压力不大,夫妻都买了不少商业养老金,每年定投。
等孩子出生后,再给孩子每年定投一笔教育金和一笔养老金。
等到我们六十岁的时候,即使不工作,每个月都能拿一笔养老金。
即使月月光,下月还是有钱拿,也不像上班那样担心明天就被裁员或者发不出工资。
孩子长大了之后,每个月都有一笔教育金,作为孩子的生活费以及学费。
孩子长大后还可以作为孩子的零花钱。等孩子老了,也有咱们给他提前准备的养老金。
而且不同于遗产继承或者赠与,只要在结婚前买的寿险,即使离婚也无法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。
这样即使孩子遇人不淑,也能保障他不会有太多损失。
这样,我们也不用去学各种的投资理财的东西,因为终身的利率锁定已经帮我们做到了长期的收益。
我们只需要做好规划,然后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,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了~
找我聊聊~如果在杭州或者杭州周边,也可以一起坐下来喝杯咖啡,一起聊聊~
利率保险封闭期养老金保钱发布于:浙江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